{{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尚古金石書畫叢刊-然犀室印集
梁章凱 編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4650
開本:889mm×1194mm 16開
人民幣定價:580元
新台幣定價:2900元
9折優惠價:2610元
*VIP請電宣圖部 (02)2321-1381
免運優惠:全店滿2200元免運費 on order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 來楚生是百年不世出的藝術大家。
—— 來楚生更是現當代不世出的篆刻大師。
他的篆刻橫空出世,所向披靡,大殺四方;竟然能標識出一個時代,成為繼吳昌碩之後寫意印風的又一座高峰。當他成為高峰之後,我們認定:遍觀百餘年篆刻史,環顧四周,雖然大多英雄豪傑都一生煌煌,但他卻是只有“唯一”,沒有“之一”。
王哲言先生曾在自述學印之路的文章中提到過,其與來楚生相識於一九四九年後,後來為了紀念已故的祖父母與父母, 萌生了製作一部《槐蔭層暉廬印存》的想法;出於對來楚生肖形印及刀法的欣賞,才有了請他集中創作這一百多方印的舉動。基於這樣的緣由,這批印章除了王哲言自用印之外,其餘幾乎都與王氏祖父母、父母、子女有關,並且多於邊款上記錄生辰和生平,可以視之為印章上的“王氏家庭史”。在這其中,各類肖形印就佔據了一半多,是來楚生肖形印中最具藝術價值與代表性的一批作品。
來楚生對於肖形印的探索起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剛開始為擬古的生肖印,後來也開始嘗試創作佛像印;其成熟期則在一九四九年之後,從生肖、動物、佛像拓展至各類歷一印,並且在圖案與文字的結合方式上也愈加豐富多變。
佛像則有不同體態、造型的佛陀、觀音、力士、仙人及相關組合,而其自稱為“成語故事印”的歷史故事畫像,則更是來氏在肖形印上的獨特創意。其取法來源相當廣泛,包括秦漢瓦當、印章、石刻、畫像磚,魏晉造像、經幢以及敦煌飛天乃至後來的民間造型藝術等;所刻內容無論簡約或繁復,均是造型凝練,用刀古拙,雖捨去細節的雕琢,然在人物身型比例、手足部肌肉線條、動物運動形態的展現上,卻又生氣遠出,精神力十足,展現出令人驚嘆的造型提煉能力。因此,若從內容與手段的多樣性上來看,傳統的“肖形印”概念似乎並不足以概括來楚生在這方面的創作,稱之為“肖形圖像印”或許更為貼切。
文字印方面,這也是一批最能體現來楚生篆刻藝術成就的作品。來楚生成熟時期的篆刻趣味乃從古璽印與秦漢印得之,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如果只是僅僅強調這一面,實際又顯得以偏概全,不足以說明來楚生篆刻的全面性。如前所述,來氏早年篆刻學浙派、皖派,中年尤其傾心於吳讓之、吳昌碩二家,晚年的變法也是從“二吳”上溯先秦兩漢,從而建立起自己真正的風格。故而錢君匋先生說他“刻印宗吳讓之、吳昌碩,七十歲前後所作突變,樸質老辣,雄勁蒼古,得未曾有,雖‘二吳’亦當避捨”。
從這批印章亦不難看出吳昌碩對他的影響之深,如“愧宗沾嚴之室”“曾藏虎丘王氏耐耕草堂”“王哲言收集摹拓之記”“靜坐塔影園,每對白公塘”“小塔影園集古刻辭”“虎丘王氏小塔影園藏印”“慈蔭山房珍藏金石文字”諸印,無論白文、朱文,在刀法、佈局與邊欄的處理方面,都深得吳昌碩三昧。
而此後的變法,就是在此基礎上拓展取法之源,並且進一步解放刀法。這是相輔相成的兩件事,因為只有刀法的成熟才能統領一切取法,從而形成風格。楷書印“槐蔭層暉室”“王哲言寓目”,隸書長形印“隰廬”“慈蔭山房” ,以及以漢代石刻輔首形刻“哲言”印,以四靈印形式刻“小塔影園”印,以刀幣形刻“慈蔭山房”印,以錢幣形刻“慈蔭山房”印,以龜形刻“哲言長壽”印等,都是這種拓展的嘗試。
而其刀法,無論肖形圖案印還是文字印,從中可見吳讓之的披削之法,可見浙派的短刀碎切之法,亦可見皖派犀利暢快的衝刀之法;至晚年用刀愈發猛利率意,線條多呈一面光滑、一面毛糙之態,此乃用單刀一次或多次衝刻而成。而在印面處理上也借鑒吳昌碩刮削、敲擊等手法製造局部的深淺關係,從而讓印面有平面上的虛實變化,印風自此趨於渾樸生辣。
來楚生在《然犀印學心印》中論述“刀法”曾有言:“法不可泥,用久隨化,不知其然,舉乎合妙,不在刀也。執刀以求,無異痴人說夢。”正是有了這樣的印學思想,故而其所作有筆意,有刀意,有古意,更有以刀代筆才能產生的金石奇趣。自清代鄧石如、趙之謙等人開創“印外求印”的篆刻大道後,至來楚生此路更得到進一步的拓展、提純,即不僅取法更廣泛,且將各種營養吸收後完全消化、發酵,最終將各類元素融合進個性化的表達中,從而形成具有強烈個人面貌的藝術風格。
“尚古金石書畫叢刊”之《然犀室印集》所收印章均為原石高清拍攝。
本書一函兩冊,上冊印譜,下冊印石。為了方便閱讀查找,印譜中加入原石影像頁碼索引。
在排版設計中,放大細節,突出原貌呈現,以便讀者及篆刻愛好者有更貼近原石的視覺體驗。
裸背設計,平攤欣賞跨頁高清大圖。
本書不僅具備較高藝術性,同時還融入相關的學術研究性文章。收錄序言兩篇,分別為陳振濂《率性得趣:來楚生“金石氣”藝術境界論——〈然犀室印集〉新版序》及陳茗屋《讀〈然犀室印集〉》;藝術研究類文章三篇,分別為陳燦峰《領略古法生新奇——來楚生《然犀室印集》的啓示》、來琭《於密歇根湖畔,回憶祖父來楚生》、梁章凱《藝術之外,淺談〈然犀室印集〉》。
書中還附有梁章凱整理的《來楚生年表》,使得讀者對來楚生生平以及本書所收錄的印章所刻時間有更清晰的瞭解。
尚古金石書畫叢刊
然犀室印集
梁章凱 編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4650
開本:889mm×1194mm 16開
人民幣定價:580元
新台幣定價:2900元
9折優惠價:26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