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尋紙》
汪帆 著
浙江人美出版社
ISBN 9787534096044
人民幣定價:128元
新台幣定價:640元
全店,免運優惠:全店滿2200元免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尋紙》 汪帆 著 浙江人美出版社
ISBN 9787534096044
人民幣定價:¥128元
新台幣定價:$640元
🖇️作者簡介
汪帆,70後古籍修復師,《鏘鏘行天下》節目嘉賓。1978年生,2001年進入浙江圖書館古籍部工作,2007年進入修復組,擔任古籍修復師。在《藏書報》上設有個人專欄,著有《書路修行》等古籍修復主題作品。在堅持古籍修復的專業工作之外,有意將今後的研究方向定在尋訪手工古法造紙上,通過野外考察、踏勘手工紙製作現場,全面瞭解現狀,探索有利於手工修復紙傳承、發展的途徑。
📖內容簡介
一名古籍修復師歷時七年,尋訪了中國13個省、自治區的古法手工造紙地。她以親身經歷結合專業視角,考察了各地傳統手工造紙技藝及傳承現狀,記錄了"尋紙"過程中的點滴。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探尋手工造紙術孜孜不倦的堅持,勾勒出一幅當代中國傳統手工紙製造業的現實畫卷。冥冥之中的責任感、使命感不僅讓她與紙結緣,更驅使她開始現場考察古法手工紙誕生地的深入研究之旅。
本書收錄了22篇優美、細膩的散文,記錄了作者尋訪路上的點點滴滴。本著對中國傳統手工造紙術的探尋之心,作者踏遍浙江、福建、山西、江西、貴州等地,遠及新疆的和田和海拔近3700米的西藏高原,親自帶回書中所述的25種古法手工紙樣實物,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與傳承娓娓道來。
✨編輯推薦
〇七年踏遍全國13個省、自治區的古法手工紙誕生地,遠及西藏、新疆
〇可觸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
〇每本附有的25種古法手工紙樣,均為手工裁切、粘貼
〇從書中極細微處體會古紙的性格——火氣、柔性、韌性、白度、厚度、觸感
〇訪紙的執著、對傳統文化遺產的熱愛、對古籍修復的孜孜以求,與古今對話,令人動容
〇輕鬆優美的文筆和奇特難忘的經歷,女性豐富、細膩的文字,充滿個性色彩
📝目錄
1 尋找狼毒紙 1
2 一次感悟虔誠的行旅 13
3 連城訣 23
4 竹紙掂來未覺輕 33
5 鉛山連四似鉛重 45
6 麻紙生產場景背後的那些事兒 53
7 養騾與租騾的糾結 61
8 名動南疆號墨玉 71
9 梁平二元紙與梁平年畫 : 誰成就了誰? 83
10 一個杭州女子的隆回一日忙 95
11 "紙都"無紙 107
12 不虛此行訪貢紙 113
13 龍棲山:似曾相識故人來 121
14 曼召,傣紙的香格里拉 131
15 貝葉非紙亦成友 139
16 心中的日月:納西文化,東巴紙 147
17 鶴慶:綿紙何故望如雪 159
18 丹寨構皮紙:洞里乾坤大 165
19 "玩"出來的加工紙 177
20 開化紙: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187
21 夾江訪紙五程紀 199
第一程:浮華終將剝離盡 199
第二程:朝聖途中拾萃 211
第三程:壯哉!德格印經院 221
第四程:博物園裡的大千世界 237
第五程:走馬羌寨觀舀紙 245
22 涇縣守金 : 一張有溫度的手工紙 259
紙張索引 279
後記 283
📚精彩書摘
22 涇縣守金 : 一張有溫度的手工紙(選摘)
涇縣隸屬宣城,一提起宣城,大家馬上會想到著名的宣紙。我從事古籍修復的這些年,每次面向公眾做體驗活動,但凡介紹手工紙,大部分受眾的第一反應就會說到宣紙,由此可見,宣紙在大眾心目中就是中國手工紙的代名詞,儘管它只是中國傳統手工紙中的其中一個體系。此外,不少人會把宣州地區產的紙統稱為宣紙,可當地除了宣紙外,還有以純皮料、竹或稻草做的用於包裝、祭祀或民俗用途的紙。若要給出關於宣紙的準確嚴謹的定義,應該說它是由青檀樹皮為主料,以沙田稻草為配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製作,用於書寫、繪畫的高級紙張。不過若是以為有了這些要素就把宣紙搞清楚了,那就錯了。前面說的宣紙,是"今宣紙",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古宣紙"。學者把早期在古宣州和古徽州生產的高檔紙張稱為"古宣紙",它採用的原材料主要為楮皮(構皮)。當然,青檀皮也會有所選用,但絕不是主流。至於"今宣紙"的產生,則是曹氏家族在南宋末年舉族遷移至安徽涇縣,經世代摸索、傳承,在利用當地產的青檀皮紙的過程中,慢慢加入了短纖維的稻草,進而制出了舉世聞名的宣紙。
現在人們只知道"今宣紙", 而純用楮皮或青檀皮製作的"古宣紙",卻慢慢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因為看到程瑋在紙張外包裝上寫著"一張有溫度的手工紙", 我便特別想去訪一訪守金的皮紙。
……
程瑋家做紙的廠房不小,一部分是在他父親手上建立起來,另一部分則是他接手後慢慢加蓋的。程瑋原來是做電商的,後來才開始進軍手工紙行業。交談中,我感覺父子倆對手工紙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我想做好的紙,按照真正的古法工藝去操作,當然,時間長,成本高,相應的售價也高,不懂行的人接受不了。而我父親卻反對我的做法,怕我投入太多,一旦不如其他人用現代工藝做出來的紙便宜好賣,最後反被排擠出市場。問題是,大家現在就是惡性競爭,你賣得便宜,我比你更便宜,但成本終究是需要的,所以只能在材料和加工環節偷工減料,長此以往,就再也做不出好紙,傳統的技法也會慢慢失傳。"只要人們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傳統古法造紙,好的紙就會被排擠,被淘汰。
……
程瑋把兩種經過不同工藝漂白的構皮纖維拿給我做比較,一種是特別白淨的纖維,使用現代工藝漂白;另一種,略帶點本色的纖維,採用傳統工藝,以日光漂白。"汪老師,你看,這種特別白的纖維撕扯起來比較輕鬆,拉力略微遜色。而本色的纖維,韌性就比較強,得費點力才能拉斷。"我嘗試著撕扯,發現顏色白淨的纖維並非沒有強度,只是纖維稍一拉扯就會斷開,從斷面看,纖維長度比本色纖維短好多。這兩類纖維可是用的同一種原材料啊!由此可見,使用現代漂白工藝雖然效率高、成本低、產量高、出貨快,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容易破壞皮料纖維。這一點做紙的人都知道,可還是願意採用,可見傳統漂白工藝是何等複雜了。
程瑋說:"以現代工藝操作,在二次蒸煮水洗後,纖維可以直接打漿撈紙了,而真正的古法造紙,需要在二次蒸煮後開始嗆石灰、堆疊,把料撕成小條,讓石灰均勻包裹在每一條纖維外,再放在曬坡上日曬雨淋,自然漂白。之後要經水洗、蒸煮,舂打成片狀後,挫斷,再嗆一次石灰或草木灰,清洗乾淨後,第二次上曬坡自然漂白,最後手工挑去瑕疵,篩選,洗淨。這麼多道工序,得六七個月才能完成,可現在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能夠做到二次日光漂白的廠家並不多,哪怕能做到一次晾曬,都算是自然漂白了。"他邊跟我解釋,邊往廠房的深處走去。
"這是我的一個實驗車間,是父親唯一支持我做的改造。"這個抄紙間的水槽比較特別,是不鏽鋼的。"兩年前我去日本,專門學習了他們的方法。日語一點都不懂,就這麼自己摸著找過去,還真找到一個做紙的紙坊。他們把做紙的流程分成幾段,每一段分別收費,讓參觀者體驗。我付了所有費用,把全部流程都學了一遍,日本人都嚇著了!多少錢?不管了,去一趟總要多學點技術吧!"難怪,那個不鏽鋼水槽里放著的操紙簾框有點日式風味。"我回來就跟我爸說,要把紙槽換成不鏽鋼的,這樣漿料會更乾淨。你想,如果還是用石頭或水泥的,天長日久,裡面難保不混上一些小石粒、水泥粒,這不影響紙張質量麼?"我覺得他的話挺有道理,當使用者對紙張的質量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時,對細節也就尤為苛刻。細節決定一切,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的,這一點,日本人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可能是換了不鏽鋼的材質,我覺得紙槽里的水顯得格外乾淨,銀白色的構皮纖維如白色鵝絨一般懸浮在水面,看上去特別柔軟。
接著,程瑋為我演示了抄紙的過程。他說,這是他從日本回來後,將中日兩種方法融會貫通的嘗試。他認為,國內傳統手法與日本手法最大的區別,在於紙簾入水後的蕩水速度和頻率。他們這裡的老師傅原先蕩兩次簾就完事,這樣,纖維的交織度就不夠。況且紙張厚薄又與動蕩的頻率有關,動蕩得快,紙張就薄,動蕩得慢,纖維在簾子上的留存度就比較高,紙張容易厚。當然,程瑋這樣的做法,速度相對來說比較慢,出不了量,老師傅們就不太樂意了。"我當然有要求他們如何做,蕩幾次簾,需要停留幾秒鐘,可我又不可能一直盯在旁邊啊。我讓父親幫忙管理現場,但他並不完全理解我的做法,也會疏於管理。所以,做好的紙,只有我親自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