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影宋景定本東坡先生和陶詩》,宋蘇軾 著,
宋施元之、顧禧、施宿 注一函二冊,共二卷,80筒160頁。
尺寸:23.5cm*36cm。
手工雁皮紙,淡湖色真絲綾子封面,真絲綾子籤條,絲線包角裝,大花宋錦面函套,
蕙風堂2021年1月1日初版。
全店,免運優惠:全店滿2200元免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影宋景定本東坡先生和陶詩》,宋蘇軾 著,宋施元之、顧禧、施宿 注一函二冊,共二卷,80筒160頁。尺寸:23.5cm*36cm。手工雁皮紙,淡湖色真絲綾子封面,真絲綾子籤條,絲線包角裝,大花宋錦面函套,蕙風堂2021年1月1日初版。
宋本蘇詩,主要存嘉定本與景定補刻本,兩者均已無全本存世,但比較運氣的是,兩者中的《和陶詩》部分居然都是完好留存。不過嘉定本(焦尾本)因為《和陶詩》兩卷分藏兩處,不得一起印出,還待機緣。而景定本可以看到全部《和陶詩》,此本雖是補刻本,但它楮墨明淨,字口凌厲,依然是宋刻本中的殊絕者也。
蘇東坡被貶到海南的時候,倉皇渡海,身邊僅攜帶一部《陶詩》。在海南期間,他對《陶詩》一一進行唱和,得二百十四首。唱和他人之詩,古已有之,但遍和一人之作,乃是東坡首創。黃庭堅為蘇軾寫了一首《跋子瞻和陶詩》,詩曰:「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可謂對陶蘇二人之至評。
和陶是一種特殊的文學現象,其意義已經超出文學本身,這種現象不僅證明陶淵明的影響巨大,而且表明後代的文人對他有強烈的認同感。和陶這種文學活動所標示的主要是對清高人格的嚮往和追求,對節操的堅守,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真率生活的願望。
有的人都已經擁有數個版本的《東坡先生和陶詩》,也許是排印本,也許是影印本,也許是刻本,但可能沒有一個版本,能如這個版本這麼完美。不過此書的複製難度極高,尤其是珠玉在前的情況下,唯有精益求精,做出來才有意思。事實上,在真正製作的時候,所有的材料選擇均以不惜工本為前提,以至於成本遠遠超出了預期。
紙張採用了涇縣特製的手工雁皮紙,為了展示此紙之佳,特意在書前奉送了量張紙頭,以便大家有直接感受。書的封面用了獨家定制的淡湖色真絲綾子,籤條也是真絲綾子的,絲線包角裝。值得一說的是函套採用了一個大花宋錦面,因為只有書足夠大,它的花紋才能完美展示,所以平時小開本的線裝書幾乎絕無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