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趙孟頫逝世700年特別展!
特別展: 没後700年 趙孟頫とその時代―復古と伝承―沒後700年 趙孟頫與他的時代
— 復古與傳承—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 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
没後700年 趙孟頫とその時代―復古と伝承―
編集:台東区立書道博物館
編集協力:東京国立博物館
発行:公益財団法人 台東区芸術文化財団
免運優惠:全店滿2200元免運費 on order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趙孟頫逝世700年特別展!
特別展:沒後700年 趙孟頫與他的時代
— 復古與傳承—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 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
🉐️超優惠特價$580元🉐️
2022年是中國書畫史上的巨星—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水晶宮道人,吳興人,1254-1322)逝世700年。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自2022年1月2日起至2月27日,特別推出「趙孟頫和他的時代:復古與傳承」大展。
這也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與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的第19次聯合展覽。此次展覽以趙孟頫為首的元代書畫為焦點,呈現其魅力及對後世的影響。
其中,東京國立博物館共計展出101件展品。
除了傳奇且精妙的《獨孤本定武蘭亭序並蘭亭十三跋》,還包括《吳靜心本定武蘭亭序並蘭亭十六跋》,以及趙孟頫《楷書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卷,趙孟頫《行書與林道人尺牘》。
除了趙孟頫的重要作品之外,亦有其夫人管道昇、友人、同時代及前後代與其相關或受其影響的書畫家作品。
如北宋米芾《行書虹縣詩》卷、元代鮮于樞《行草書十詩五札》卷,馮子振《與無隱元晦詩》《易元吉畫卷跋》,中峰明本《尺牘》,康里巎巎《草書詩書》卷,楊維楨《張氏通波阡表》卷,《吳炳本定武蘭亭序跋》,管道昇《墨竹圖》卷、顧安《翠竹圖》軸、羅稚川《雪汀游禽圖》軸,明董其昌《草書書論冊》《草書尺牘冊》等。
總體而言,趙孟頫是一個全方位的藝術家。
他除了是書法家、畫家、詩人,還是文物鑑賞家。
趙孟頫對詩文音律無所不通,書畫造詣極為精深,堪列元代的畫壇領袖。
身為宋朝宗室第11代皇族,趙孟頫在26歲時遭遇宋亡,並於33歲出仕於元朝,為蒙古人效力,於此般複雜的境遇下,他竭力維護和宣揚漢民族傳統文化。
其中,趙孟頫在書法上提出「師古」的號召和繪畫上「以書入畫」的理論,不僅將晉唐宋代以來的傳統儒家文化很好地發揚到了由外族統治的元朝,更為明清書畫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此次展覽分為四大部分:
在「趙孟頫前夜·宋代書法」中,能看到在宋金時期具有個性的書法。
如宋代米芾的行書法帖《虹縣詩卷》,是其少有大字書作。整卷帖的輕重緩急、節奏感極強,用墨則乾濕濃淡,渾然一體,得天成之趣。
在「趙孟頫與元代書法」中,以趙孟頫為起點,從鮮于樞等到元末文人以及中峰明本等禪僧之作,概觀元代書法諸相。
除了赫赫有名的「蘭亭十三跋」,後世所流傳的趙孟頫所書蘭亭序跋還有多本,其中數《吳靜心本定武蘭亭》「蘭亭十六跋文」亦頗為人所知,然而目前真偽尚無定論,有諸多爭議。
在「趙孟頫與元代繪畫」中,觀眾將享受到趙孟頫及其同時代畫家們豐富多彩的表現。
最後在「趙孟頫對明清書畫的影響」中,能看到趙孟頫書畫影響後世書畫家的一些範例。
董其昌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位,幾乎跟趙孟頫「較勁」了大半輩子。年輕時他曾說趙字較自己的字顯俗氣,但晚年在給友人的信中才說道:「今老矣,始知吳興(趙孟頫)書法之妙。」
閱盡千帆上下求索,始知趙孟頫之妙,或許,這就是趙孟頫作為「有元一人」的魅力。